分類

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

放慢腳步,看見洋樓的滄桑!陳德幸洋樓

金門陳德幸洋檈,前為出龜,後為二櫸頭

自從金門成為兩岸小三通的中繼站後,我這種自由行的旅客就變得很難買到票,可是來往兩岸的商務客,多為蜻蜓點水,過過水式的就些觀光景點掃街過境,而我十幾年來卻總是願意放慢腳步,聆聽一棟棟的漢文化閩南式和僑鄉建築的故事。

金門人大抵在海外賺了錢,回鄉先是蓋棟豪宅,昭告諸親友,我發達了!其次是蓋宗祠,跟祖完禱告,我也光耀門楣了,再有能力就是蓋學校了,澤被鄉里。

陳德幸(1889年生)洋樓的主人,年輕時出外到新加坡奮鬥,投奔宗族堂兄陳睿友所開設的「金和美」木材商號工作,陳睿友本是金門金沙鎮碧山(原叫後山)村民,隨著舅父遠走南洋打天下,果然打出了一片天,可是他自已卻因年幼家貧失學,一生想要為家鄉辦所學校,陳睿友往生後,由子孫出資,委託陳德幸返回金門興學,所以在陳德幸洋樓的附近,有一所古蹟「睿友學校」就是這麼來的。

看來因為陳德幸在1926年即返金門籌建洋樓,自已督工建造,基造二樓,樓前中凸半環形,就是所謂的「出龜」,樓後蓋有二櫸中平屋,東櫸為廚房,西櫸為書房,中平屋為餐廳,並築有單扇後門,上書「藏書教子孫」,想來是很重視子孫的教育,也因此委由他來起造「睿友學校」,實為不二人選。

金門建築裡最有名的形式就是「一落兩櫸頭」,一座正屋,左右各伸出兩間廂房,陳德幸洋樓將洋房和傳統建築合併了起來,可見當時蓋房子時也頗費心思。

然而,就在1937年,亦即於「睿友學校」開張後的一、兩年間,日軍就佔領了金門,陳德幸只好棄洋樓與學校逃難於廈門,在廈門也為戰亂的災民張羅救濟,1956年間,陳德幸遷到台灣定居,結束了因戰亂而顛沛流離的生活。

日人佔領金門之後,金門的戰火仍未歇息,緊接著的國共戰爭,金門成為戰地焦土,返鄉之路更是遙遠。

如今「睿友學校」列為縣定古蹟,已然修復,但陳敬幸的洋樓早已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,並且破敗不已,今人不勝唏噓。

用手機拍了來和大家分享:



訂閱魚夫更多的影片

89043金門縣金沙鎮碧山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