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
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

甭說同安腔的閩南語和台語有差別,金門的廣東粥和台灣糜也有差!

金門壽記廣東粥,魚夫手機拍攝

您吃過「廣東粥」嗎?其實兩岸早就不同粥。我寫過一篇文章:

兩岸不同粥

在這篇文章裡,我特別提到:

粥,古作「鬻」,讀作「住」,是米在鬲中煮的意思;粥,的定義,清.袁枚《隨園食單》:

見水不見米,非粥也;見米不見水,非粥也。必使水米融洽,柔膩如一,而後謂之粥。

這是中國粥的作法,金門廣東粥便是一種中國粥。

台南海產粥既見米,也見水,比較接近和食的泡飯,兩岸分隔久了,自然出現不同的飲食文化,所以雖然用漢字形容都用這個「粥」字,但一邊一國,定義已經不同。

日本人鮮少吃粥,除非臥病在床,所以日本最有名的「粥」,就是茶泡飯了。吾友留學日本多年,告訴我說,在酒酣耳熱之際,時候已晚,客人還不願走,店家便很婉轉的說:「今天的料理還好嗎?吃飽沒?要不要來碗茶泡飯?」這就是要您結帳買單了,啊嘸你是哮咕飽啊未?可以算帳了嗎?茶泡飯就是日本料理的謝幕曲。

於是一般台灣人吃粥,帶有日本泡飯的遺風,像廣東粥那般見水不見米,水乳交融則是少見,台灣的廣東粥,又較濃稠,雖不見米形,卻仍帶一點米膠的口感。

我經常去金門,其實金門美食略知一二,「壽記廣東粥」是我1996年在三立製作「1000元遊金門」的節目時,選定介紹的店家之一,現在掛在店裡的那袁枚《隨園食單》的一段話,我記得是我特別告訴老闆的。

金門的廣東粥除「壽記」以外,從前又有「新興廣東粥」是蔣經國曾去光顧的一家小店,我也有一篇記事如下:

經國食譜--金門篇 

 「新興廣東粥」的作法是:將米熬煮數小時,煮成米糊,放入大骨湯中再熬,然後,添入豬肝、腰花、蝦仁、魚片、肉圓、肉片等,大抵和壽記差不多,只是摻入什麼食材,各有優劣,只是這「新興廣東粥」仙人已乘黄鸙去,此味有他的女婿,聽說在中和開業,只是我不知道罷了。

金門的油條和台灣也不同,我在金門吃廣東粥,必定以附近的阿珠做的油條來沾粥。金門的油條做法和台灣亦有出入。阿珠的油條除麵粉、水、鹽、蘇打外,還有一股阿摩尼亞味道,外硬內軟,極富咬勁,不過記得冬季北風天,天氣乾燥,她的油條比夏天好吃多了,這油條店傳到郭小姐時己是第四代了,算是金門的百年老店。

不知道去過金門的朋友有沒注意到許多景點的語音解說,有分「閩南語」和「台語」,咦?在大中國主義者或者天龍國國語人來說,這兩者應差異,只能說是由他們的無知造成。

金門語音導覽為什麼要分「閩南語」和「台語」?因為金門腔是同安腔,同安腔講得快一點,台灣人會台語的也常聽不懂,所以要分開來語音播放,台灣人按「台語」,金門人按「閩南語」。

金門人又有很多人「落番」下南洋去,許多當然來自閩南,可是閩南語也南腔北調,因此以「廈門腔」最能為各方所聽懂,因為廈門是各路閩南語所千鍾百煉出來的共同語言,我二十年前去廈門,就覺得說話聽話都很適應,以為全閩南都是這樣,後來往泉州、同安或漳州走,才知道所謂閩南話也不是全都通的,馬英九硬把「台灣話」定義為「閩南話」,就是種無知的大中國主義。

 粥,不同;油條,不同;閩南話,不同,要多元口味,多元文化,才會讓台灣可愛起來。

「壽記廣東粥」我好久沒親身去光顧了,因為金門的朋友一大早都會派員工去買回「孝敬」我,我也聽說生意搶搶滾,老闆堅持品質,沒做好絕不賣你,所以往往一等就得個把鐘頭,台灣觀光客在網路裡把人家罵翻天,我覺得這並不好,於是得空特別走訪了一遭,雖然也要等上些時候,但終於拍了回來和大家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