熙代勝覽(局部),只找到這張中國呢圖網據為己有的照片。 |
在東京地鐵三越前站的地下中央大廳處,長年展出一幅《熙代勝覽》的仿制畫,這是日本「三菱集團」的日本橋再生計畫之一。
不到東京日本橋一帶,不知三菱集團的龐大,這一大片寸土寸金的中央區,處處看得到三菱集團的影子,近年來,日本橋適逢建橋百年,於是便在地鐵裡展出這張和中國「清明上河圖」有著異曲同工的熙代勝覽來,網路上,很難找到原圖的數位版(原因不明),所以用手機的高畫質拍了下來,可以細細的觀賞,令我比較訝異的是,這張圖已經有透視法在裡面了。
「熙代勝覽」是在1999年於德國柏來的東方美術館發現的,畫師不可考,但此為約於1805年(光格天皇,文化二年)前後所繪製,描繪江戶時代日本橋一代商業繁榮的景象,比中國清明上河圖的汴京版約晚了七百年。
1805年是中國清嘉慶10年,台灣的大龍峒保安宮於是年落成;在歐洲,是拿破崙自我加冕為意大利王,英俄組成反法同盟,而這時候對日本較有興趣的是俄國,19世紀初,隨著沙俄向遠東地區的擴張,一些俄國學者開始用有限的資料近距離考察日本的曆史和地理,另一方面日本也向蝦夷(北海道)探險。
1803—1805年,俄羅斯航海家、水文地理學家克魯森斯騰在航海探險中途經大西洋和太平洋北部時,特別考察了堪察加、薩哈林、千島群島和日本東南部的神秘地帶。歸國後,他將自己的航海經曆編撰成《1803—1806年乘「希望號」和「涅瓦號」戰艦周遊世界》(1809年),書中記載了當時日本居民的生活狀況和水文地理等。1872年,俄國航海家、海軍中將戈洛夫寧出版了在1811—1813年間考察庫納施爾島(國後島)時被日本人俘虜後的生活「日記」,這部日記直到今天仍被俄羅斯學者當做研究日本的重要參考文獻。(資料來源)
這條僅有760米長的街道上,共有小賣店和批發店88間,各商號門前均挂著印有商標或店幌的暖簾、看板或旗子;熙來攘往的行人中,成年男性1439人、女性200人、兒童32人;犬20只、牛4頭、猴子1只、鷹2只,此圖色澤明艷,人物、動物栩栩如生。(資料來源)
當然也用手機拍了回來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