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▼
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
馬英九的臉書粉絲團有五十萬人代表什麼意思?Socialnomics時代的到臨!
在「非死不可」(Facebook)裡,馬英九的粉絲團有五十萬,您可能有聽過那可能是去跟中國買來充人數的,但這不是我要討論的重點,換個人說吧,當紅作家侯文詠有二十四萬五千個粉絲,這數目也非常嚇人。
網路裡有百分之五原則,百分之五的人會積極採取行動,二十四萬五千個粉絲裡的百分之五,可能就有一萬兩千兩百五十個人可能會買侯文詠的書。
許多政治人物不知道要好好經營臉書,或者說,選舉時玩玩,選後讓它荒廢長草。
五十萬的粉絲,代表馬英九每發出一則訊息,五十萬人會收到,換句話說,相當於報紙的五十萬份發行量,可以和「自由時報」、「蘋果日報」相比了。
如果他運用國安系統,那麼就可以一一比對粉絲和支持者的資料,那就有得玩了,可以精確找到他的樁腳。
如果馬英九的粉絲專頁,不經由向中國購買粉絲,而是在台自然產生的七百萬,那麼他連任之路就輕鬆許多了,關在黑牢裡的阿扁也永無天日了。
這是個人人都可以當媒體大亨的時代,下面這段影片告訴我們,傳統媒體,如收音機要到達五千萬用戶,總計花費了38年的時間;電視,13年;網路,四年;iPod,3年;Facebook不到九個月就到達一億。假如Facebook是個國家,那它就是全球第四大國,而中國的QQ也有三億人使用。
搜尋Google和Facebook得到的結果是有很大的不同。Google得到的是全面性的結果,而Facebook則是跟你同黨的看法,也是口碑行銷的重要所在,而每天的資訊爆炸,我也只想知道我那些狐群狗黨,我的社交圈裡正在關心的事件。
我們從傳統媒體裡看不到閱聽者是誰,但在Facebook裡,你用假名,一旦遭到檢舉,就會被取消帳號,所以你知道是哪些人在關心你所發佈的內容;「讚」這個功能更精準,你在網路的行為都會被偵知,所以你的喜好會像洋蔥蔥那般被層層剥開。
片中的結論非常有意思,社群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不同,除了即時的互動,你已經不用去找新聞,而是新聞會來找你,為什麼?因為在社群媒體中,每個人都在分工、分享,而且我們不再是 Consumer,最終產品無何奈何的接收者,而是Presumer,早期的產品製造者,比如說,現在的電視新聞不一定是由記者採訪來的,有許多是從網路影片來的,這個網路社群時代,最後像記者、編輯啦,或者說任何「代理人」都會消失,你也可以自拍,可以組織網路資訊,自已做自已的媒體的記者和總編輯。
那麼馬英九的五十萬個粉絲就是一份前所未有的社群媒體了,想把馬英九搞下台的朋友,絕對不要輕忽它將來在選舉中的作用,網路是刀切豆腐兩面光,禍害沒那麼容易根除。
我在TED網站裡也看過一篇非常精采的演講,這場演講裡說明人類的「重要媒體革命」分成四個發明:第一個是印刷術,十五世紀後改變知識傳播的方法,再來是電話和留聲機,再過來是照片,大約一百年前收音機電視發明了,網路則是第一個能同時支持對話和群組的媒體,傳統媒體或只有一對一,或一對多,網路則是多對多,這種趨勢,中國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管制,但終究是擋不住的,所以社群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分流,這就很清楚了。
有人稱這個世界的經濟學為Wikinomics,也有人喚作:Socialnomics,不管如何,媒體終將革命,時代到了。
下面這則演講有漢文版,按左下方的View subtitles,選Chinese(Traditional):
最後,幫幫可憐的我,在我的粉絲專頁上,按個讚,加入我的粉絲吧(只能按單數讚,按偶數讚就是收回,傷腦筋)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