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

宜蘭縣泰雅生活會館

   我所經營的甲馬公司是專製動畫的,其中一項很大的工程就是製作原住民神話故事的動畫,因此關於台灣原住民的一切,都是我經常關切的對象。
按圖進入觀看幻燈片,進入後,按住圖面,出現i,可以控製速度和閱讀圖文解說:
IMG_1721


   有一回,我特地走訪了宜蘭大同鄉的「泰雅生活會館」。這座會館的當初的開幕時間,一延再延,且一度被嘰為「蚊子館」,其實不只「泰雅生活會館」,報紙上大肆抨擊,中國的「人民日報」還譏笑台灣:


統計顯示,全台灣目前共有166項閑置的公共工程,總價值超過410億元新台幣,其中閑置的市場、體育館設施78項,停車場40項,展覽館、活動服務中心35項。


   截至2005年底,台灣當局核准在全島興建21座客家文化及文物會館,補助經費近6.5億元新台幣,但在目前已建成的14座客家文化及文物會館中,隻有4座開館,而且營運狀況不佳,其中苗栗縣三義鄉平均每天參訪人次僅1.1人次。

  
我在推動「原知、原味」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的過程裡,實在很無奈,又加上我正在學習建築,全台灣的原住民會館,在我看來,簡直叫做啼笑皆非。

  
比如說,有一回到花蓮縣新城鄉,不預期的發現了新城原住民會館,一棟現代建築,貼上了阿美族的圖騰,就呼之為原住民會館,那真不如乾脆由地方官題字,「註明」:「這是原住民會館」幾個大字足矣。

  

  花蓮新城鄉,原住民會館

「泰雅生活館」雖然在設計上運用了許多原住民的元素,不失為一棟出色的建築,但不免尚停留在鋼筋水泥加「拼貼」的階段,而無法推進到發揮原住民特色於淋漓盡緻的地步,這是過去在「什麼是台灣建築母語」的研究上,我們仍然沒有走出諸如日本的早期的「帝冠式建築」、中國的「碗帽西裝」等思維範籌的緣故。

  
全世界走過那麼多地方,比方我到紐西蘭,當地政府的原住民會館便依照毛利人原鄉的模樣,加以強固建築起來,乾脆完全仿製原住民的傳統。


  68180042
紐西蘭吉斯本但尼丁,原住民會館

建築必須注入人文才能活化起來,這是常識。我在紐西蘭參觀原住民會館時,有位博士一再的跟我講解當地原住民的神話故事,希望我不是只看到建築,而是進一步了解其背後的故事,那是十年前的訪問了,後來我把「原知、原味」的神話故事動畫系列製作好後,尋求台灣原民會的幫助,換來的卻是一頓敷衍了事。

  
建築的確是最容易看得到「具體」政績的,然而,節日風光的背後,平素就率皆是養蚊子了。這和我們擬定文化政策的人有關,更和我們對待文化的具體實現觀念緊密關聯。

  
文化在這個後現代裡社會裡,我們仍然停留在「文化公民權」、「社區文化自主」等層次裡,這當然和漢文化的霸權仍然籠罩在民主台灣的上空有關,然而,在澳洲,在世界許多地方,文化則是一種後現代社會的「文化消費」概念,文化也可以是一種娛樂,一種商品。

  
許多人不同意後者,這中間自然有許多trade off。


想想看,在後現代社會裡,人類最大的博物館究竟是什麼?我的答案是「百貨公司」。想想你有多久沒去博物館「看東看西」,而最常去的不就是百貨公司?於是蓋一座博物館,許多後現代建築觀念,便整合了百貨公司的功能,博物館不再只是看博物,而是人們的「相談室」、戀愛的約會地點、親子遊戲的空間,甚至把博物館遷入總體社區的都市規畫中,山不就我,我來就山。

  
這些例子,不勝枚舉,唯獨台灣的博物館仍然「孤懸海外」。「泰雅生活館」就給我這種感覺。走趟宜蘭,現有了雪山燧道,路程拉近許多,泰雅生活館仍門可羅雀,我去了,工作人員早已出門外食,乃不得其門而入。假如換個想法,這生活館,就改建在觀光區,或者,聯合附近的觀光景點,總體規劃為觀光、購物、休閒、大吃大喝等一氣呵成的路線,那又怎會成為蚊子館呢?

  
我那天是帶著我的「原知、原味」原住民神畫故事去的,想藉此和他們交流一番,結果是大門深鎖,我只好在門外欣賞一下建築,有人要請我去附近的餐廳享用原住民料理,被我婉拒,空著肚子,路過員山吃著名的米粉去矣。


延伸閱讀:
大同國小校長陳香英女士來函感謝
宜蘭縣泰雅生活會館
全台灣最有名的森林小學--南投縣溪頭內湖國小
天蝎座的台灣母親--記兩所震災後的學校
姜樂靜導覽殷琪捐贈的潭南國小新校園